11月20日上午8时,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张赪教授应邀做客烟大“两校名师讲堂”,做了题目为“汉语史‘返回’义动词兴替研究”的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77779193永利官网王媛副教授主持,文学院师生100多人参加。
本次讲座主要从汉语不同时期的“返回”义动词的使用频率和新兴用法的使用情况入手,来讨论词汇兴替的判断标准问题。张赪教授从汉语史分期出发,聚焦“返回”义动词(如归、还、溯、复、返、回等)在上古、中古、唐五代、宋、元、明时期的词汇更替,结合不同时期的多种语料,着眼结构形式、出现频率,总结出了“归——还——归——回”的螺旋变化,并且解释了这种螺旋变化以及该现象对其他研究的启示。张赪教授提出,可以将“返回”义动词自身作为趋向补语、与“来、去”形成复合趋向动词、以及形成复合趋向动词后做补语这三种分布看作是“返回”义动词的新兴用法,据此判断这些动词在当时的语言系统是否活跃。最后张赪教授围绕汉语史料研究、统计频率、参项选择等问题介绍了对该项研究的未来展望。
讲座结束后,张赪教授与文院师生进行互动,与同学们进行交流,解答了师生关于研究时间投入以及如何挖掘研究问题、确定预期成果等方面的疑问。
[张赪教授简介: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,主要从事历史句法研究,出版专著《汉语介词词组词序的历史演变》《汉语语序的历史发展》《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》《基于类型学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研究》等,在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、《语言暨语言学》《中国语文》等语言学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余篇。先后主持“汉语词序的历史变化及演变机制”“语言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研究”“基于类型学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‘语别化’研究”等多个国家级、部级科研项目。2000获“全国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”奖,2004年、2014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2007年入选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。]
通讯员:陈薛齐 责任编辑:史静蕊 审核人:刘振伟